张沛超:讲读情绪与需要微课16讲录音

课程简介

在接到翻译这本书的工作之前,我对情绪和需要没有太多的重视。正如书中所谈到的,情绪和需要扮演了灰姑娘的角色。翻译对我来说是很辛苦的过程,它几乎占据了我将近一年的业余时间。我边阅读边翻译,书中精彩的论述常常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翻译的过程让我更加深人地体验自己和他人的各种情绪和需要。
本书有三条主线,一条是关于厄洛斯和普赛克的神话故事;其次是以苏珊案例为线索,完整分析了心理治疗过程;最后是围绕情绪的起源、发生、发展到整合,这也是贯穿全书的线索。然而不是每位读者都有机会阅读到本书的英文版,而且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译者对某些词的理解未必都符合英文想表达的意思。我在文章中某些中文词汇后面标注了英文,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Encounter”在文中多次出现,尤其在第1章中出现频率高,译者起初与一些国内专业人士商量翻译为“遭遇、会意或碰撞”,然而总觉得不符合语境,后来征求一些美国心理治疗师,他们解释为“face to face,interaction”,我发现中国心理治疗师经常会用到“互动”一词,觉得比较符合Encounter的原意;而Mutuality的英文有“相互给予和接受”的意思,故译为“互补”;至于“Detachment,Separation, Dissociation三个词,中文有不同译法,征求贾晓明教授的意见,在译文中全部用“分离”,但是在每个词的后面标注了相应的英文,毕竟三者有不同的含义:“Detachment”分离的意思是“让对方自己照顾自己”,“Separation”指“躯体(body)分离”,而“Dissociation”则有“身在,心不在”的意思;“Change”译为“改变”,而“Transformation”是在“改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转变”,可以理解有量变与质变的区分;“Fusion,Union,Merger”三个词表示“合”在一起的含义有所侧重:“Fusion”译为融合,可以理解为二者之间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Union”译为“合并、联合”,但组成部分保持各自独立性;“Merger”译为“结合”,因为自愿而结合在-起。文章中也多次出现“Context”,英文意思是“situationframework”,故我翻译为“情景”,虽然在文章中某些地方用“情景”一词,读者会感到有些突兀,毕竟中国人还是习惯用“背景”,但是为了忠于原著,我还是译为“情景”,而将“background”译为“背景”。“背景”一词在英文中具有“经历”的意思,如弗洛伊德有医学背景。“Longing”在文章中翻译为“渴望”,“Desire”译为“欲望”,在英文中“Longing比“Desire”的程度更加强烈。“Shadow”翻译为“阴影”,指的是来访者不愿暴露给他人的一面,无好坏之分。
另外译文第4章第4节标题–“不顾一切寻找苏珊”英文原文为“Desperately Seeking Susan”,1985年麦当娜在美国曾出演过同名电影,并引起轰动。中文有的翻译为《不顾一切寻找苏珊》,也有译为《神秘约会》,目前在美国也有同名的电视节目,意思是寻找自己真实追求的人或物,作者在此恰好运用它作为标题,感兴趣的作者不妨也看看这部电影。另外关于厄洛斯和普赛克的神话故事,虽然译者在书中有注解,但是如果读者想更好地理解本书,建议读者查阅这些神话
我要感谢 Dawn Freshwater 和 Chris Robertson 两位作者辛勤的写作,感谢贾晓明和丁亚平两位教授提供翻译本书的机会,以及给予的指导帮助。感谢我周围的同事与我一起讨论书稿中重要的词汇翻译。感谢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对译文付梓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
————潘成英

课程内容:
情绪有自己的诉说;在震惊之余,我们不可避免地出现悲伤,我们这样表现或多或少是一种微弱、零碎的安慰。
(McEwan 2001:1)
当这个世界面对恐怖主义行为造成成千上万的人失去生命时,这些话出现在一份国家级报纸的扉页。这些行为迫使我们面对并体验情绪的极端。最近几个月来美国和世界发生的一些事件,与这本书的形成有关。在这个焦虑的时代,我们不能真诚、有意识地面对情绪和需要,治疗师和来访者也不例外(Moore 1992)。相反,情绪却被当作心理的灰姑娘来对待。它们无处不在,表现在政治事件爆发、社会行动、个人冲突中。情绪的压抑表现为快速增长的抑郁、自杀、躁狂行为等。有些人意识到集体崇拜和憎恨是国家情绪的原始分裂,他们呼吁“情绪识别能力”(Orbach 1994,Goleman 1996)。然而,尽管承认个人觉察情绪和需要是有意义的个人生活的基础,但是正规的课程中只关注知识成果(Orbach1994,1999)。情绪似乎被认为是阻碍思考的。但正如奥巴克(Orbach)所指出,事实恰恰相反。复杂和困难的情绪需要巨大的能量来消除和压抑。奥巴克尖锐地评论道,“如果我们不能面对所发生的一切,我们的解决办法只能在从体验中寻求分裂,转向替罪羊、正统基督教派运动、独裁主义、治安维护政策或者怀旧”(p98)本书试图从一个简单而大胆的观点开始,论述这些中心问题。所有心理治疗模型都是以把情绪抽象为理论为形式的。把它们集合在一起就呈现了我们文化的情绪谱。可以说它们是揭示我们情绪生活的赝象。正如荣格(1935a)指出,在每个哲学家的论点背后都隐藏着他们的心理学,尤其是他们隐藏的情绪。因此像人类学家探索这些赝象一样,我们希望阐明情绪和需要的某些本质。
传统科学方法并没有产生关于情绪的全面理论,相反,采取生理学的观点解释情绪或者列出分类清单,例如,DSM-IV采用情绪分类概念来诊断。神经科学家(Panksepp1998;Schore 1999)沿着早期发生学和行为学的研究方向,但超越传统模式,采用交互式的姿态来解决旧的自然/教养问题。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通过与母亲相互作用而被塑造,因此大脑的成熟也受环境和体验的影响。这种研究大脑系统个体发生学的新范例,与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多年的研究相关。
创作这本书为我们提供机会,来形成这样一个假设,即对情绪和需要的任何探讨方式,必须符合情绪和需要的本质。在西方文化下发展起来的最卓越的探索情绪的方法,就是心理治疗本身。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大多数心理治疗模型都处理情绪。如此,心理治疗可以看成是情绪和需要本质的自然历史。因此,通过将感受、情绪、需要和欲望等作为中心概念我们描述并讨论心理治疗世界中的基本问题,尤其探讨那些来访者带到治疗中的情绪和需要,以及随后在治疗联盟(thera-peutic alliance)中促进有效交流的情绪和需要。为了具体阐述这些理论性概念在实践中的运用,我们采用了一些临床案例这些都是从我们自己的经验中选出的,是匿名的,而且征得了来访者的同意。
本书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弗洛伊德(1895)的原始投射–其目的是揭示人类动机中隐藏的意义;理论抽象的现象学缩影–目的在于回归到情绪的原始起源,探讨心灵的欲望。但丁把这种渴望描述为“斗转星移”(Dale1996)。这些内容反映了心理治疗的广泛多样性,人类心理的丰富复杂性,以及后现代世界看待这些概念的多元化视角。希望我们在这本书里提到的问题不仅能增加有关这些基本概念的知识,而且为心理治疗专业人员理解情绪和需要做出长久的贡献。
致 谢
我们非常感激在本书写作过程中许多人给予的支持、耐心和珍贵的友谊。我们要特别感谢MichaelWhan和Jeni Boyd阅读本书的初稿并给予评论。Michael的编辑工作关注细节,富有洞察力并且是支持性的。感谢Vicki Gardiner 和所有为我们带来丰富的对情绪和需要的理解和体验的心理治疗师、学生和督导者,如同在治疗联盟中所体验的。最后,我们感谢我们的家人与我们一起忍耐写作过程,有时慨地给予反馈和支持,有时悄悄地提醒我们注意他们的需要。
Dawn Freshwater
Chris Robertson

课程目录

张沛超:讲读情绪与需要微课16讲录音
01 张沛超-情绪与需要20160901导言.mp3
02 张沛超-情绪与需要20160903B3P1.mp3
03 张沛超-情绪与需要20160905B3P6.mp3
04 张沛超-情绪与需要20160907B3P17.mp3
05 张沛超-情绪与需要20160909B3P24.mp3
06 张沛超-情绪与需要20160911B3P31.mp3
07 张沛超-情绪与需要20160914答疑.mp3
08 张沛超-情绪与需要20160914B3P40.mp3
09 张沛超-情绪与需要20160917B3P52.mp3
10 张沛超-情绪与需要20160919B3P62.mp3
11 张沛超-情绪与需要20160920B3P75.mp3
12 张沛超-情绪与需要20160923B3P85.mp3
13 张沛超-情绪与需要20160925B3P103.mp3
14 张沛超-情绪与需要20160927B3P119.mp3
15 张沛超-情绪与需要20160929B3答疑.mp3
16 张沛超-情绪与需要20160929B3P125.mp3
附-[情绪与需要].(英)朗恩.(英)珂瑞丝.扫描版.pdf

下载权限

查看
  • 免费下载
    评论并刷新后下载
    登录后下载

查看演示

  • {{attr.name}}:
您当前的等级为
登录后免费下载登录 小黑屋反思中,不准下载! 评论后刷新页面下载评论 支付以后下载 请先登录 您今天的下载次数(次)用完了,请明天再来 支付积分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支付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您当前的用户组不允许下载升级会员
您已获得下载权限 您可以每天下载资源次,今日剩余
心理课程最新更新生活兴趣

张沛超:自在心理学42讲:解构家庭、情绪和欲望,活出真实自我

2023-10-24 10:45:15

心理课程最新更新生活兴趣

张沛超:知己心理学-剖析自我,找到成长的答案

2023-10-24 11:26:0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