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沛超:讲读移情与投射微课8讲

课程简介

本书的副标题“自体之镜”,言中了移情与投射在心理治疗中重要性的实质。正是通过体验和理解移情和投射的潜意识过程,来访者的内部世界才能被感知,自体的结构也才得以部分展现。这种过程就好像有着一整厅的镜子,经过反射再反射呈现出很多映像–有的虽与原始图像相似,但并非准确的复制,它们或被拉长,或被变宽,或被歪曲。移情与投射即是指发生在治疗之中的某些过程,它们意味着在治疗师与来访者的相互关系的此时此地,过去的经验得以重现。当个体用来组织他们的愿望、幻想与信念以及建构他们的人际关系的潜意识模板或图式在治疗室中向治疗师“活生生”地展现时,它们才会得到最好的理解和处理。
本书汇集了有关移情和投射的不同观点,首先是孕育这两个概念的心理动力学治疗的观点,然后是其他主要的心理治疗模型的观点。尽管并非所有的治疗模型都使用了“移情”和“投射”这两个术语,但是对于在治疗工作中如何处理移情样现象这个问题,它们都有着重要的论述。本书首先通过一些临床资料和更为普遍的观点介绍了移情和投射现象。解释了什么是移情?为什么在治疗工作中它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及它有哪些形式?第2章集中阐述了移情现象的两种特殊形式–投射与投射性认同以及它们如何出现在治疗、家庭生活以及更广泛的社会系统之中。第3章讨论了移情、投射以及投射性认同这些概念在弗洛伊德及其后的克莱茵等人的早期精神分析理论中的缘起。第4章集中讨论了在心理动力学框架之内,客体关系、自体心理学以及主体间治疗取向等各个学派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后续发展,以及这些取向如何丰富了对移情和投射现象的理解。其余章节阐述了在其他三种主要的治疗模型中有关移情和投射的概念与处理方法。第5章讨论了认知行为治疗中的一些发展,近来这一治疗方法越来越注重和强调治疗关系,而治疗关系中正包含着移情与投射现象。这些发展的出现部分是因为这一模型已扩展运用于更为复杂的人群,如人格障碍病人。第6章介绍了人本主义-存在主义治疗的理解和处理移情的方法,以及如何适合聚焦于来访者和治疗师之间的“真实关系”。第7章介绍了伴侣/家庭治疗的一些发展,这有助于我们理解投射于长期关系之中的家庭的固定模式,以及怎样进行处理以增进疗效。最后一章总结了移情和投射的本质特征,并且讨论了心理治疗师和咨询师如何才能识别移情与投射,并以能够增进治疗关系的方式来反应。
本书期望能为那些即将成为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学习者,以及那些对于移情和投射现象所知较少的有经验的从业者提供一个关于这些临床现象的清晰理解。我们列举了许多自己作为心理治疗师的临床实践中的实例,来阐明这些我们试图从理论上予以澄清的各种复杂过程。我们还期望本书能为那些已经在针对移情进行工作,但是对当前其他治疗模型如何处理移情和投射尚不够了解的临床工作者提供一个综述。籍此,本书也期望能为心理治疗的整合有所贡献。尽管我们重视不同治疗模型间的差异,但是我们也认为这一领域如今已相当成熟,因此可以从技术和理论方面对不同模型间的重叠加以认真考虑。当然,在培训心理治疗师和咨询师时,我们希望能够确保新的临床工作者能够恰当地使用一种以上的治疗方法。另一方面,我们并不提倡那些对不同模型之间哲学和理论上的重大差异未加考虑的随随便便的折衷主义。相反,我们希望本书能够帮助临床工作者找到他们自己喜爱的模型,同时也能善加利用其他模型有关治疗关系的丰富理解与智慧。

移情与投射微中文版序

去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参加一个有关心理治疗的学术活动时,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的编辑冯智勇将一套外文丛书放到了我的面前。书有十几本,每本不厚,但看起来却精致、有韵味。一拿起便再没有放下,由此就有了今天的这套“心理治疗核心概念丛书”的翻译出版。
作为此套丛书翻译的负责人,我审校了全部书稿,这使我有了先睹为快的机会。在翻译和审阅过程中,我常禁不住为书中的精彩话语拍案叫绝,感叹丛书作者对人性的反思,佩服丛书作者拥有的心理治疗的渊博知识和深邃的智慧,也常常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引起许多的思考,甚至有一种想与作者进行交流的冲动。由此翻译和审校也就不觉得辛苦,反而是一种愉悦之事。
那么究竟这套丛书具有哪些特点呢?首先,这是一套强调理论而不是实践的丛书,但是它的精妙之处在于不是空泛地讨论理论,而是特别阐述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涵义,看到概念或者理论怎样影响治疗,而治疗又如何影响理论的形成,使理论好似有了生长的沃土,与实践有了很好的结合。
二是,丛书的每一本书籍是以某一心理治疗的核心概念人手,如心理治疗的环境、移情、阻抗等等,从核心概念出发介绍这一概念的发展脉络。丛书打破学派之间的隔阂,清晰地介绍不同学派对某一核心概念的理解。因此书的重点是不同理论关于这些名词实质性的观点和差异,而不是某一个理论对这些概念的分类或详细解释。或者从书所展现的是不同学派理论使用的术语不同,但是可能所指的内涵相同;或者使用的术语相同,但其中的涵义却有差异。从书很好地阐明了各个学派在治疗患者方面的接近,如人格障碍,表明了各学派是怎样相互的理解与融合的,让人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三是,这是一套百科全书式的丛书,每本书关于某一核心概念所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从经典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到近十几年来最新发展的、前沿的心理治疗理论,甚至包括从古至今的民间习俗,东方文化中的宗教传统。
另外,每本书涉及的学者众多。丛书中所出现的人名曾让我们觉得眼花缭乱,虽然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但同时也出现了大量未知的相关学者。这使人不得不佩服作者们渊博的知识以及广博的胸怀,看到他们对其他学者包括对不同领域的努力的尊重。
此套丛书让本人由衷的敬佩,不仅是作者们精深的专业水平,而且是他们对待心理治疗的反思及豁然的态度。本人认为这对刚处于心理治疗与咨询发展初期的中国同行来讲,显得尤为珍贵。
丛书以精神分析学派的学者为多,但在介绍其他学派时内容极为中肯,介绍自己遵从的学派时客观而平实,显示出-种大家风范。有的书是由两个学派完全不同、观点非常对立:其至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共同完成。其写作方式是针对该书的核心概念某人写作一章,另一人对其写作的内容进行点评,并阐述自己的观点。里面没有相互的攻击、贬低,有的是彼此的尊重,以及相互撞击出的智慧的火花。
从书由此展现的,也许早已超出了其所传递的知识,更传达出一种需我们牢记在心的精神和理念,即心理治疗最重要的是让来访者真正受益,而不是表明哪个学派更正确,哪个治疗师更聪明。治疗师和来访者一起对人类本身,对人性进行的有益探索,每位治疗师和来访者为此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另一让人尊敬的,是丛书作者的自我反思能力。作者结合所写的内容,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这实为心理治疗师的一种境界。目前关于边缘人格障碍(BPD)的讨论很多,即使在中国,培训中个案病例报告也多呈现的是被认为BPD的患者在生活中圈中人也不乏给某些人戴上BPD的帽子。丛书对这一现象也做了反思,文中写到BPD的诊断也许是一种职业上的防御,是专业人员感到压力而戴在来访者头上的一顶帽子,由于我们有话语权,当遇到我们觉得无法理解和面对的个案时,给其戴上一顶诊断的帽子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护方法,因为我们的专业能力和信誉受到了挑战,而也许委屈的是来访者。
作者的反思也许给予我们这样的警示,即当一个人的内心是真正比较安全的,对自己有着充分的自信时,会更坦然面对来访者的各种问题,以及所遇到的各种挫折。这远比心理治疗的技颥赧赏流牍⑭擄鱼鸱淓飘祈揶嵘钠玆ㄎ嘗ㄟ鹧较重要得多。
最后,谈一点翻译的问题。
此套丛书的翻译队伍,是由一个年轻的翻译群体组成,成员均是近几年毕业的心理治疗与咨询方向的博士、硕士。他们不但有着年轻的热诚,而且也有着良好的专业基础以及一定的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实践。为了保证翻译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翻译团队几次聚会讨论,对从书中的人名进行统一翻译,同时对于一些疑难词汇进行反复讨论,对每本书的翻译难点进行集体攻坚,也征询其他同行的意见。由于出版时间的原因,真正翻译此书的时间并不长,每位作者都做了极大的努力,但是由于经验上、时间上等主客观原因,使本套丛书的翻译难免有疏漏之处,也希望得到读者们的指正。
写作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翻译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共享人类智慧时,愿此书为中国心理治疗与咨询的专业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贾晓明2007年8月

课程目录

张沛超讲读移情与投射微课8讲
01《移情与投射》第一章 自体之镜:移情绪论.mp3
02《移情与投射》第二章 投射与投射性认同.mp3
03《移情与投射》移情理论的早期发展.mp3
04《移情与投射》第四章 移情理论的发展:心理动力性心理治疗.mp3
05《移情与投射》第五章 图示与脚本.mp3
06《移情与投射》第六章 真实关系.mp3
07《移情与投射》第七章 移情与多棱镜.mp3
08《移情与投射》第八章 移情的识别与回应.mp3
附 [移情与投射].(澳)格兰特.(澳)克劳里.扫描版.pdf

下载权限

查看
  • 免费下载
    评论并刷新后下载
    登录后下载

查看演示

  • {{attr.name}}:
您当前的等级为
登录后免费下载登录 小黑屋反思中,不准下载! 评论后刷新页面下载评论 支付以后下载 请先登录 您今天的下载次数(次)用完了,请明天再来 支付积分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支付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您当前的用户组不允许下载升级会员
您已获得下载权限 您可以每天下载资源次,今日剩余
心理课程最新更新生活兴趣

张沛超:精神病理学-8讲”录音+文字稿

2023-10-24 9:22:36

心理课程最新更新生活兴趣

张沛超:讲读言语与象征18讲微课录音

2023-10-24 9:47:5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