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大卫·萨夫, 吉儿·萨夫 著: 客体关系家庭治疗


课程简介

作者简介:
大卫·萨夫是国际心理治疗机构的联合主任,美国乔治敦大学和健康科学统一服务大学的精神病学临床教授。他是国际著名的精神分析取向的家庭与婚姻治疗师,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会员。
内容简介:
《客体关系家庭治疗》最见长的部分,是如何将客体关系理论,具体应用于解决临床具体问题。书中还附有一些临床案例,以便读者理解他们的理论概念和操作技术。
相信《客体关系家庭治疗》的出版,肯定是精神分析在中国热点地区升温发展的又一把干柴。
《客体关系家庭治疗》一书作者是国际心理治疗机构的联合主任,美国乔治敦大学和健康科学统一服务大学的精神病学临床教授大卫·萨夫。他是国际著名的精神分析取向的家庭与婚姻治疗师,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会员。他和妻子一起共同创办了国际心理治疗机构。萨夫夫妇关于客体关系治疗的专著多达26部,《客体关系家庭治疗》就是其经典著作之一。
《客体关系家庭治疗》一书最见长的部分,是如何将客体关系理论具体应用于解决临床具体问题,书中还附有一些临床案例,以便读者理解他们的理论概念和操作技术。

课程内容: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有研究者试图从家庭或者婚姻角度来了解个体,但家庭治疗的正式兴起被认为是开始于五十年代。在那十年里,后来的一些重要人物进入家庭治疗领域,如Bateson等在Palo Alto开始进行交流过程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双重束缚(Double bind),Jackson在此基础上创建了MRI(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Satir、Watzlawick以及Haley也被相继邀请进入这个团队,他们后来分别发展出Experiential family therapy、Brief therapy、Strategic family therapy等治疗方法。除他们外,还有Bowen、Böszörményi-Nagy等,他们也在这个时候进入舞台,并慢慢发展出自己的治疗方法,如Bowenian Family System Therapy和Contextualtherapy。

家庭治疗的兴起有很多背景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对精神分析的修正。精神分析是二十世纪中叶心理治疗的主要流派,也是家庭治疗当时主要的对话对象。许多早期家庭治疗师都受过精神分析的完整培训,如Ackerman、Bowen、Lidz、Jackson、Munichin、Wynne等。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满于精神分析对问题的解释模式,试图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他们和精神分析划清界限,认为二者的方法论、认识论完全不同,如认为家庭治疗的主要立场是系统论、循环因果、人际取向,精神分析的立场则是强调内心冲突、潜意识幻想以及治疗关系。极端如Jackson、Minuchin等,其立场和精神分析截然对立。Minuchin就认为在不考虑家庭相互作用的时候来理解个体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而精神分析则坚持认为尽管个体问题发生于家庭环境下的性格形成时期,但此时此地的问题已经内化在个体的人格中,在治疗个体时会见家庭不仅无益,反而有害。精神分析师认为家庭治疗只是在表面和外部做文章,而家庭治疗师认为精神分析师有“长期的近视”,二者充满了猜疑和轻视。

也有些家庭治疗师试图调和二者,这种调和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基于早期弗洛伊德的经典理论,在家庭水平上应用一些动力学的概念和思路,如Bowen、Nagy以及更早的Ackerman等,另一类则是基于客体关系理论,这种理论强调治疗师和来访者的互动,这种互动被Sharff等应用到家庭治疗中,并发展出客体关系取向的家庭治疗,这也即是本书《客体关系家庭治疗》中的内容。

二十世纪上半叶在其它学科中发展出来的一般系统理论和控制论在五十年代后成为家庭治疗的主要范式,这种范式对“为什么”这种问题并不感兴趣。相较于原因,其更注重循环(recursion, circularity),将家庭中个人的问题看作是家庭成员相互影响的结果。控制论的重要概念“反馈”也被引入进家庭治疗当中,“好”和“坏”这种判断概念被“正反馈”和“负反馈”所置换。家庭系统具有自我纠正(self-corrective)的机制,并会达到一种内稳态(homeostasis),因此家庭中的问题个体往往只是家庭问题的索引。精神分析的本体论隐喻是将家庭视为一个由不同零件组成的机械,而系统论的隐喻则将家庭视为一个能够自我平衡和发展的生物体,前者关注机械的各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的冲突,后者则认为系统大于部分之和。九十年代之后,这种情形有所修正,第二控制论(观察者不能独立于被观察的系统之外)和社会建构主义(人际、社会的相互作用建构了家庭话语)对家庭治疗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家庭治疗师不再被认为是独立的无偏见观察者,故事是被多个个体在某一特定社会文本背景下创建出来,治疗师则是和来访家庭合作,重新制作新的故事。这种转向意味着对个体叙事的重新关注,这也鼓励家庭治疗师从精神分析的视角重新进行思考。

精神分析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在其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多种模型,弗洛伊德自身就至少有过三次大的改变(创伤理论、拓扑学理论和结构理论),后来发展出的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自体心理学均有着自身的理论立场。但这些理论也有着相当的共同性,其重要概念如移情、工作联盟、投射性认同等虽然都是人际作用的产物,但其主要的工作点还在心理内部(intrapsychic),即使如此,精神分析理论资源中依然有很多人际(interpersonal)理论的位置,这也是精神分析理论在家庭层面能够进行工作的地方。客体关系理论是二战后在英国发展出来的精神分析范式,在开始并不被正统分析师接受,但后来却逐渐成为了精神分析的主流之一。

本书作者即是六十年代在美国接受了家庭治疗的思想,而七十年代初在伦敦Tavistock诊所受训,那里正是克莱因学派的大本营,之后回到了美国试图综合二者,在多年临床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于1987年完成了本书。

客体关系家庭治疗可以被归属于精神分析,也可以被归属于家庭治疗,但这里的家庭治疗并非是以系统思想为指导范式的家庭治疗,其差别可以在治疗长度上表现出来。客体关系家庭治疗没有确定的时间限制,从45分钟到一个半小时,一周一次或者两次,持续时间视需要而定,但平均是两年时间,而一般的系统式家庭治疗则要少得多,多数时候不超过十次。原因就在于前者还是秉承精神分析的基本准则,不以症状改善来评估治疗成功与否,强调的是掌控发展性应激的能力,因此不会在早期就终止治疗,而后者更多是速战速决,和家庭不发生太多的情感联系。

相对而言,家庭治疗聚焦于家庭现实,精神分析聚焦于内心现实。客体关系家庭治疗试图在二者之间游走,既和家庭现实一起工作,又试图让家庭成员从潜意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认识并学会处理自己和其他成员的投射性认同。这种工作方式的难度会超过通常意义的家庭治疗和精神分析,治疗师需要承载不同家庭成员带来的痛苦混乱,既不能置身事外,隔离情感,又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将家庭治疗做成了个别治疗。由于内在焦点的歧异,将家庭治疗和精神分析进行整合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本书则是这种努力中的一个杰出代表,虽然发行已经超过二十年,但已然成为该领域的经典。

我1990-1993年在德国海德堡学习、研究家庭治疗,博士生导师是Helm Stierlin。他是精神分析师,也是家庭治疗师,是系统家庭治疗海德堡小组的代表人物。他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派遣理论,其实也是一种将精神动力学与家庭动力学结合起来的努力。他认为,根据自己是否在本我、自我、超我层面有无未能满足的愿望,父母会通过向子女下达使命,让子女与自己形成孝顺、忠诚的纽带,赋予后代的生命以特别的意义。这是普遍而基本的代际传承形式,但几种偏异的派遣形式与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紧密相关。以我之见,这几种偏异形式很像是儒家家族主义从正面强调的家庭动力学特征。正是在这一点上,我看到了精神动力学、家庭动力学与中国家庭现实的结合之处。

中国传统上被认为是家族至上的国家,从较为贬义的说法是,中国家庭过分粘连,界限不清,没有完成分离和个别化的任务,从褒义的说法则是中国家庭的差序格局减少了人际成本,提高了社会支持的利用度。

无论是将其作为背景因素,还是作为工作对象,精神分析和家庭治疗都会关注家庭的历史,中国的近现代史充满了苦难,历史创伤会给家庭留下印记,这些印记可能会通过代际传递下去。而当今中国处于快速变迁的时代过程中,家庭和个体心灵都在急剧变化中,各种新形式纷杂出现,比如4-2-1家庭、移民家庭、留守家庭等,其中激烈处也可能会撕裂一些家庭。另一方面,中国家庭可能只是一个概念,正如不存在一个理想型的家庭一样,也不存在一个理想的中国家庭。有各种家庭,也有各种中国家庭,治疗师要做的更多是去面对一个个家庭。

自从Stierlin教授、Simon教授等德国治疗师1988年通过“中德班”将系统式家庭治疗传播到中国大陆以来,系统家庭治疗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本人回国19年来的临床实践,也基本验证了我当年的看法——系统家庭治疗好像是发明来对付家族主义的副作用的,但同时对中国家庭面对的现代问题也有用。当然,中国家庭的问题较复杂,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工具和实践手段来进行解读和干预。我非常希望本书阐述的客体关系家庭治疗的理念,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参照系。

2009年我被选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10年4月12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家庭治疗学组成立,2010年,我们10多家单位联合申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我国家庭、婚姻、亲子关系问题的综合筛查评估与干预示范研究。本书的翻译即是该课题的成果之一,希望能对国内的同行有所借鉴。

课程目录

大卫沙夫吉尔萨维奇:沙夫博士 吉尔 萨夫 大卫 萨夫 客体关系家庭治疗
1 客体关系家庭治疗.mp4
2 客体关系家庭治疗.mp4
3 客体关系家庭治疗.mp4
4 客体关系家庭治疗.mp4
5 客体关系家庭治疗.mp4
6 客体关系家庭治疗.mp4

下载权限

查看
  • 免费下载
    评论并刷新后下载
    登录后下载

查看演示

  • {{attr.name}}:
您当前的等级为
登录后免费下载登录 小黑屋反思中,不准下载! 评论后刷新页面下载评论 支付以后下载 请先登录 您今天的下载次数(次)用完了,请明天再来 支付积分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支付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您当前的用户组不允许下载升级会员
您已获得下载权限 您可以每天下载资源次,今日剩余
心理课程最新更新生活兴趣

张天布:解析中国人的防御机制 三模块微课20讲录音

2023-10-14 23:02:25

心理课程最新更新生活兴趣

詹姆斯:布根塔尔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治疗5集视频(中文字幕)

2023-10-14 23:49:0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