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党伟:荣格分析心理学引论微课8讲

课程简介

《分析心理学引论》一讲文字稿
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开始,我们年前7次课的关于荣格分析心理学引论的课程,这是我们作为学习荣格心理学,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初步的,或者说比较完整的,对我们来说,学习分析心理学从荣格角度来讲最重要或者说相对比较系统完备完整的荣格心理学导论。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荣格的一些在外界所被误传和误解的一个形象,或者说荣格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一些内容。包括我们所说的,今天在流行的一个以弗洛伊德为中心的深度心理学或者动力心理学史观,但是我们去重新回顾分析心理学或者荣格本身的心理学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荣格心理学的无意识观和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观,特别是他们心理治疗观念的差异所在。
在这一部分我们为什么称他为引言呢?或者分析心理学的引论呢?相对来说,我们会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这样一个问题,因为这一部分是荣格最重要的一个讲座,讲座是荣格心理学第一手的也是最详尽的资料,而这个讲座一直处于被分析心理学忽略的位置上。甚至到今天哪怕被翻译过来之后,不管是在英语世界里还是在汉语世界里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而我们今天在这里去系统的学他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有一个更深入的想法,或者是说去看荣格如何讲他自己的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的。荣格对这一部分的讲座是十分认真的,因为他在这部分讲座被记录整理出来之后,荣格对它进行了重新的编辑和整理。荣格对后来的那些讲座从来没有编辑过,而只是在他下面的这些人整理出来后,荣格大致看了一下内容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不再进行编辑。荣格在他的日记和通信中说,这一部分如果出现什么样理解上的错误,他也不会再对它进行深入的编辑了。
这部分的内容,也就是荣格没有编辑的那些内容包括后来的《梦的分析》、《儿童的梦》、《古代与现代释梦的方法》、《意向分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包括他在慕尼黑的讲座,在柏林的讲座,苏黎世的讲座,荣格都没有进行后期的编辑和整理,都是由助理或者其他人整理编辑后就直接出版了。而这一部分1925年的讲座,荣格是十分重视的,包括后来荣格认为他的传记必须按照1925的讲座集的模式来写。
这一部分讲座是出现在1925年的3月份。1925年荣格当时最亲密的助手叫卡里拜恩斯,她在她的1925年3月24日的日记里写到:荣格在这一次的讲座里开创了一个新的秩序。
拜恩斯这个人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她以前叫卡里得安古洛。她跟前夫离婚后嫁给了一个叫彼得拜恩斯的人,所以她的名字变成了卡里拜恩斯。她是卫礼贤德文版《易经》翻译成英文的译者。她早期是苏黎世分析心理学会的秘书,包括荣格的秘书。她帮荣格抄写了《红书》,参与了很多荣格的讲座和日常的生活,但是她当时拒绝了第一本《荣格自传》的写作,因为不愿意与荣格任命的那个人一起合作写《荣格自传》,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第一版的《荣格自传》就流产了。更多心理学课程请加徽信:10939703
《荣格自传》是一本非常有意思而复杂的书。最初荣格是想他的作者以自传的形式写他的书,但是找了五六个人都没有成功,他们都没有达到荣格所说的按照1925年讲座集的形式去写的。后来,安尼拉亚菲在她的丈夫帮助下,以荣格秘书的形式采访荣格写的这本书。《荣格自传》的前几章是荣格亲自写的,后面都是安尼拉亚菲写的。至于《回忆、梦、思考》是不是荣格的自传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因为后面很多的部分是安尼拉亚菲写的。
荣格死后,《荣格自传》的出版遇到了很大问题,关于荣格的一些隐私和日常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层层阻碍,《荣格自传》至少被删去了五章。我所说的《荣格自传》是现在通行本的《回忆、梦思、考》,因为它已经被称为《荣格自传》,没办法扭转过来了。
在荣格这部《回忆、梦、思考》里删去的内容包括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关系。在《回忆、梦、思考》里,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关系被突出的写了一部分,但相当大的一部分被删除了。包括他在和弗洛伊德接触前和接触后的一些心路历程,这部分出于某种原因被删除了。他和他的情人托尼沃尔夫的关系,包括与他的老上司布洛伊勒的关系,还有威廉詹姆斯,还有瑞士的与他认为是他的真正的心理学导师西奥多弗罗诺瓦的关系。
但是,德文和英文版《回忆、梦、思考》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德文版目前也有中文版了,德文直接直译过来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
因为1925年的时候,是个很特殊的时期,荣格还没从所谓的精神分裂的状态里走出来,他1921年出版了《心理类型》,这个时期他并没有出版太多作品,还处在我们所说的一个精神和灵魂的动荡中。但在这个时候,他出来讲他自己的心理学,因为这时候他的《黑书》、《红书》的创作都已经告一段落。他从历史的角度重新论述他的理论的形成,后来的历史学家,包括理论学家都把这部分作品给忽略了,为什么说他们忽略了呢?因为在后来的传记作品中还是把荣格放在弗洛伊德的框架中进行理解,包括对无意识的理解,对人格形成的理解,接下来我们从第一讲中会看到他和弗洛伊德的巨大差异。
当我们理解一个人的理论时,我们一定要把他放到他所处的历史和文化的环境中。我们去看,1921年荣格出版了《心理类型》,而《心理类型》副标题叫“个体化的心理学”,也就是我们说的自性化的心理学,关于“个体化”和“自性化”的翻译至今还没达到一个妥协和协议。你可以把它理解为自性化,英文单词是individuation,从词源学的角度去看是一个个体化或者个性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找到一个最本源最原始的我,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那个自性。但从词源学角度上去看的话,荣格所说的“Self”和“自性”的翻译是有很大差异的。当然,这是我们后面的理解,你可以理解为自性,自性化的过程是一个你不断寻找自性的过程,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的理论放到他所处的历史和文化的环境中去看的话,但并不是我们把这个东西置于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思维理解出来那个样子了。当荣格出版了《心理类型》的时候,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评论这本书,给了一个十分积极和正向的评论:“《心理类型》是部十分严肃、积极、经典和极具启发意义的一部作品,他突破传统,解放了我们对心理学的一个思考,具有很高的新意,它呈现的是一个思考直觉性的人去完整呈现自己心灵的一个过程,荣格的内在的灵魂王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更突显出想象和幻想的价值,你可以把他理解为幻想。”
再往回回溯的时候,就是荣格写《心理类型》的起源。在1912年的时候,甚至回溯1910年,我们读到了荣格的一部作品,荣格在慕尼黑精神分析大会上发表的作品,他第一次提出:人作为内倾和外倾的两种类型对于心灵的不同理解。同样,回溯这段历史会看到,荣格会认为内倾和外倾都会具有被人格化的特质,而这是一个天生的倾向,而在后来的过程中可能会被扭曲,可能被误解,或为了适应环境不得不去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形成一个自我保护系统,而真正的那一个自我或者说最本源的那个我会被埋在最深处。我们要在寻找自己的过程中,不断去发掘被我们所埋藏在最深处的那一部分,因为这是一部分的人格。
再往后,在1913年,荣格经历了一次精神崩溃。而这一次崩溃在今天的史学界会认为这是跟弗洛伊德的分裂导致的。但是随着荣格那些早期的通信和日记逐渐公开的过程,我们会发现这部分弗洛伊德的分裂是无关的,而是荣格所提出的中年危机的过程,就是你如何发展你的劣势功能的一部分,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不是分裂所引起的,当然分裂可作为促发或者促进的因素。下面我们还会继续的深入的描述,荣格本人对心理心灵内容的一个理解。荣格在后期的作品中也明确提出,分析心理学是在灵魂和心灵水平上的一个工作,而不是在心理那个mind的水平上,而是在Psyche和soul的水平上。
在1913年,荣格不再去刻意的阻止幻想的出现或涌现,并将它们完整的记录下来。就是说,脑子里面出现了什么内容,不管它是什么内容,都把它记录下来。或者是说把它给画下来,而不拘泥于形式而是用一种直接的表达方式记录。荣格称这个过程为Activeimagination积极想象过程。但是我们要区分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叫幻想fantasy一个叫imagination,病理学角度看这两个是有很大区别,fantasy是病理学的表现,imagination是一个正常的表现,当我们用我们意识化的形式,把我们内在的幻想呈现出来的时候,这是有一个意识的辅助,所以荣格会将这样的过程称为Activeimagination不是Activefantasy,因为有了一个意识的辅助,这部分的幻想或者幻觉就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或者正常的基础。


在后来的过程中,荣格就把这个过程完整的记录在《黑书》中,《黑书》是《红书》更早的一个作品,荣格更早的一个幻想和想象,荣格是在1901年就开始记录自己内在的幻想和想象,后来与弗洛伊德分裂后,又把他在1907年中断的黑书继续写下去,在1919年将黑书的内容滕到红书上,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红书》,又称《新书》(LiberNovus),LiberNovus是拉丁文,就像卡里拜恩斯在她的日记中所写的那样,他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我们如何去如实的记录我们内在的想象和幻想,而不是通过一个意识化的加工,因为荣格在记录的过程中,对之前的内容产生了十分的恐惧,他认为这是精神分裂了,这样一种精神分裂对于一个作为一个医学院出身的人,他是能够知道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的。但荣格随后发现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精神分裂过程,因为随着一战爆发,他发现自己的内在心灵和外在心灵具有了一致性,就是他后来说的共时性的现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类似于共时性或同时性或同步性的一个现象,其实内在心灵的现实和外在心灵的现实是没有差异的,在荣格心理学的范围内。所以荣格提出了心灵的三个特性:第一个叫自主性,第二个能动性,第三个完整性,每一个人的心灵或者灵魂都是一个完整的,他具有自主和自发性,他更具有一个能动性不断去调整,这就是我们要去尊重每一个心灵的原因,因为每一个心灵都是独立的,生下来就是独立的系统,不是像当时的哲学或者是心理学所假设的那个内容一样,是一块白板,可以去书写他,而是他承载了我们历史所积累的,祖先所沉淀的一系列经验和内容。
那不止是荣格,我们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想法或者感受,那就是在你的生活中,你也能够体验到你内在的心灵和外在的现实的一个同步发展的过程,不管是情绪的水平或者思维的一个水平上。那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够深切的感受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受,觉得这些都和你内在的心灵它是有很大一个关系的,或者说脱离不了链接。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回到荣格心理学的一个起源上。我们看到第一讲的时候,荣格提到了一个他所进行的一个实验,就是他的博士论文的一个实验。他的博士论文受到一个人的影响,叫西奥多弗洛诺瓦。这在很大一定程度上,不论是在中国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或者是精神分析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还是在整个心理学的历史中都是一个被忽略的人物。但是荣格的心理学的起源,是从弗洛若瓦开始的,我来介绍一下弗洛若瓦心理学的一个特点。
弗洛若瓦这个人她是日内瓦人因为她对心理学的兴趣,他去找当时一个心理学家叫冯特进行合作研究实验心理学。冯特在他学习过程中,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时,弗洛若瓦回到日内瓦也建立了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是全世界第一个心理学教授。他后来去运用冯特的方式,内省包括联想的东西去进行实验的时候,他发现这个过程中有一部分东西是没有办法用实验得到证明的,在这个过程中,他就不断对这样的实验心理学感觉失望,甚至放弃,后来他把整个实验室都转给了他表弟,他表弟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家。
他在1900年的时候出版了一本书,根据自己的试验,叫作《从印度到火星》。在这样一本书中,他描述了一个灵媒少女,她在一系列幻想中出现的不同的状态表现。他把在不同的状态下,命名为不同的人格表现。她认为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这样的实验的研究,我们只能得到意识化或者说是片面的反映,我们把这样整体的心灵呈现出来的时候,他是包括各式各样,各种形式的内容,我们如何把这种内容呈现出来,即不能用催眠,也不能用暗示误导,而是让她在恍惚的情况下,喝醉或麻醉的药物,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呈现很强的人格,或很弱的人格,或者你从未见过的人格。在这样的过程中把这样一些表现或者是说不同的内容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你把他记录下为,你会看到心理学的丰富性或者是多样性,而我们去忽略这样一个心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因为意识发展的片面化发展的结构,我们只注重了所谓的实证性的内容,或者基础性的内容。在这一点上,他和当时主流的心理学产生一种巨大的差异。
那我们都记得在1900年的时候,其实另一部作品以1900年的形式发表了,它叫《梦的解析》,而荣格读《梦的解析》是远远在他读《从印度到火星》之后的,因为荣格当时对这本书十分感兴趣,他给弗洛若瓦写信说要把这本法文的书翻译成德文,但弗洛若瓦拒绝了荣格,因为他已经有了一位译者了。但是正是这次通信导致了荣格和弗洛若瓦形成一辈子的好友的关系,他们相互去交流这样一个人格或心灵内部的一个整体构成。在这个过程中,弗洛若瓦陆续又出版了一系列关于所谓的“特异现象心理学”,就是荣格后面研究的“特异现象心理学”,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受弗洛若瓦的一个影响。
弗洛若瓦去假设我们对这样的一个心理学进行研究时,我们要研究整体的心理现象,而不是固着在一个意识水平上。我们去看来访者的反映啊,联想啊,催眠现象啊,他认为这些都是由于意识化导致的,你如何放下意识化的一个审查或审视,直接和域下的意识,让它独自呈现,比如说胡写乱画啊,进入一种醉醺醺的状态下的创造呀。你会看到荣格在后来的一些,特别是他博士论文中,因为当时他在医学院读书,医学院主要研究内容就是,他的一个女性亲戚,和他这个女性亲戚,在不同的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不同的。荣格在后来认为,提出假设,认为这是原型的一个表现,或者说在早期,我们称为情结,情结的固着。更早的一部分叫作情调情节,feelingtonecomplex。
而每个情结或原型都是可以人格化的,在这样的过程中,人格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意识化的过程,或者是与意识接触的过程。当然在这部分的表现,可能以你没有办法意识到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很多人假设会甚至提出来荣格的精神分裂,所谓的第一人格或第二人格,如果我们去看心理类型,或者荣格的作品时,荣格所假设的第一原型和第二原型,这和精神分裂是没有任何的关系的。如果你的意识水平足够低的化,你也可能会去觉察到你的不同人格,可能会有一个主导性的人格在起作用,但是其他的辅助的第三的,具有破坏性的阴影性的,阿尼玛式的,阿尼姆斯式的人格,这些都是我们内在心灵的一个原型,它在意识化表现的过程中,在现实的过程中,可能会是以另一种人格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原型的作用,而不是一种单独的,把它给规划为一种整体的人格。


这些一个个小的人格部分,他是包含在我们一个整体的人格中的,也就是我们的心灵和灵魂中的,所以我们会遇到一系列的特异性的现象。我们会和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所谓占卜联合起来的。可能会是在这一刻我们会在一些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特定的人上,我们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重合,或者是共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荣格所说的一个共时性现象。但是我们要知道在后面这部分是没有引进的。共时性分为两种,一个是你当时觉察的这部分,这部分当时就发生了,一个是你现在去把它给觉察出来,可能在你日后的某一个时段发生了。这是两种不同的共时性或同步性的现象,他和我们内在的不同的人格激活是有关的,我们看到他的这部分和他早期一个研究的联系,我们看到一个内在的人格系统的活动,所以他会有不同人格之间的对话呀,那其实当我们遇到冲突的时候,当我们遇到生活挫折的时候,我们也会感觉到内在的能量,冲突的对话。比如说我要往前走,我要停下来,我要作这些事情,我们不能做这些事情,他们之间的冲突,我们只不过是用一种人格化的方式来呈现出来。
那这也是说荣格进行这样一个无意识研究的一个基础。也就是荣格认为,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并没有那么一个严格的界限,而是同时属于我们心灵的一个内容,这部分内容,他们之间的联接是一种,我们说的一种随机的联接,这样一个随机的联接被我们意识到了,或者我们发现了,我们就把它归结为一个因果的联系,但是因果联系是一种意识化的假设,这时我们要回到早期荣格的这样一个哲学背景中,包括康德,包括叔本华,冯特诺曼,这样一类心理学家或哲学家对分析心理学的一个影响,对于荣格的一个影响。联接是一种无意识的联接。这样一种联接是一种随机性的,当我们意识化的过程中把他们发现起来时,这就是一种因果关系,但是荣格所强调的是我们如何用这样一种人格的整体去去呈现,我们如何去发现这样一个无意识的联接。这并不是去寻找一个因果关系的过程,而是说让整体心灵去呈现的过程,可能会有因果关系,但荣格认为这永远只是我们一种意识化的一种假设。
OK我们今天大致介绍了一个框架,大家如果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多看一看相关的内容,如果你有能力的话可以读一些相关的英文作品,因为毕竟分析心理学所翻译或者引进的内容,是非常非常小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把一个人的理论放在他的思想、人文历史环境中去理解,再从这个之间跳出来去看到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和发展,甚至到了另外一个文化中的使用和发展,就是说,我们不单从理论的角度,更是从实用或从实践的角度去理解。那关于这本书,他当时翻译的过程中删去了很多内容,我会给大家在后面的过程中,七讲的过程中给大家一个补充,那今天谢谢大家的聆听,我们后天见。

课程目录

周党伟 荣格分析心理学引论微课8讲
录音
01《分析心理学引论》第一讲录音.mp3
02《分析心理学引论》第二讲录音.mp3
03《分析心理学引论》第三讲录音.mp3
04《分析心理学引论》第四讲录音.mp3
05《分析心理学引论》第五讲录音.mp3
06《分析心理学引论》第六讲录音.mp3
07《分析心理学引论》第七讲录音.mp3
08《分析心理学引论》加课录音.mp3
文字稿
01《分析心理学引论》第一讲文字稿.doc
02《分析心理学引论》第二讲文字稿.doc
03《分析心理学引论》第三讲文字稿.docx
04《分析心理学引论》第四讲文字稿.doc
05《分析心理学引论》第五讲文字稿.docx
06《分析心理学引论》第六讲文字稿.doc
07《分析心理学引论》第七讲文字稿.docx
08《分析心理学引论》第八讲 文字稿.docx

下载权限

查看
  • 免费下载
    评论并刷新后下载
    登录后下载

查看演示

  • {{attr.name}}:
您当前的等级为
登录后免费下载登录 小黑屋反思中,不准下载! 评论后刷新页面下载评论 支付以后下载 请先登录 您今天的下载次数(次)用完了,请明天再来 支付积分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支付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您当前的用户组不允许下载升级会员
您已获得下载权限 您可以每天下载资源次,今日剩余
心理课程最新更新生活兴趣

周党伟:讲读荣格转化的象征微课录音+文字稿

2023-10-7 15:52:58

心理课程最新更新生活兴趣

周党伟讲读荣格-《分析心理学与梦的诠释》微课15讲 录音+文字稿

2023-10-7 16:26:2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