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依恋关系模式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父母和孩子之间形成的依恋关系模式,有多大的程度会影响到夫妻关系?
有个大致的说法是,如果父母亲跟孩子的关系是安全型的,那么孩子成年以后的亲密关系,多半是安全型的。也就是说,即便孩子和父母的依恋关系是安全型的,在发展亲密关系的时候,也有人会发展出不安全型的夫妻关系。原因在于,还有社会环境的因素。虽然个体来自特别温暖的家庭,但是在环境和人际关系中可能有不安全因素的影响,最后导致接近一半的情况发展不出安全型的亲密关系。
如果父母是不安全型的,个体未来形成安全型的可能性大概在1/3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个体成长在一个不安全型的家庭关系中,未来的婚姻关系有2/3的可能性是不安全型的。我们的潜意识会促使自己往不安全型的方面寻找另一半。
有的人的父母的夫妻关系特别的糟糕,但她找到的伴侣对她特别好,非常接纳她,伴侣的原生家庭也非常接纳她,她在亲密关系中得到疗愈,那么她的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就会朝着安全型的方向发展。也有的人,非常厌烦父母的夫妻关系,他们整天在吵架,她从小恨不得离开这样的家庭。她以后在发展亲密关系时,几乎是奔着逃离自己家庭的目的而去,早早把自己嫁出去。
例如,有个女生对某个追求她的男生的感觉一般,但她有次去了男生家里,她产生了家的感觉。大家一起聊天、吃饭,还相互夹菜,有说有笑。她觉得温暖极了,就急于把自己嫁到这个家里。但是,这种亲密关系是否一定好呢?也未必。我在临床中见过很多类似的情况。有不少这种夫妻关系实际上不那么好的,为什么?因为她当时的目的是逃离原生家庭,想着只要把自己嫁出去就行,就不管对方是怎么样的人,对方是否真的适合自己。
我们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亦有可悲之苦”。紊乱型的家庭,父母本身可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可能经常嗑药、酗酒、家暴等。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亲密关系也会变得紊乱。有的女性真的很可怜,她的丈夫总是打她。如果把整个故事听完,你会发现,可能她就是要在婚姻中找一个丈夫用来虐待自己。这与她成长过程中的家庭依恋关系有关,这也是持续终生的依恋关系的潜意识选择。
在夫妻关系中,常常有这样一种循环交互的受害三角。例如,有对夫妻因为性生活不和谐,双方因此发生争吵,丈夫特别烦躁,就打了妻子。这时丈夫是加害者的角色,妻子是受害者的角色。于是,妻子拒绝和丈夫再发生性关系,也不和丈夫说话。然后,丈夫就跪在地上说自己错了,再也不会动手,请求妻子原谅,又扇自己的耳光。这时加害者就开始变成拯救者的角色。但是,妻子仍然对丈夫不依不饶。丈夫作为拯救者,为了让妻子满意,他让妻子回过头来扇耳光。在这时,受害三角开始逆转,妻子又变成加害者的角色。
如果在夫妻关系中构成受害三角,夫妻之间就常常循环扮演着加害、受害、拯救的角色,夫妻关系就跳不出这个三角轮回。这种情况,常见于成长于依恋关系紊乱家庭的个体,他们未来形成这种夫妻关系模式。
由此可见,早期的依恋关系会影响到个体未来对婚姻的选择,以及婚姻的质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母婴关系是亲密关系原型的缘故。
课程目录
施琪嘉2015-2016依恋理论
录音
01婴幼儿发展1.MP3
01婴幼儿发展2.mp3
02如何做好父母 成为孩子的良好客体.mp3
03分离与分离创伤.MP3
04过渡性客体.MP3
05儿童心理疾病1.MP3
05儿童心理疾病2.MP3
06创伤的代际传递.mp3
课件
01婴幼儿发展
1.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2.jpg
3.jpg
4.jpg
5.png
6.png
7.jpg
8.jpg
9.jpg
母婴关系.pdf
玛格丽特马勒的生平和学术观点.doc
02如何成为父母,做孩子良好客体
1.jpg
1.mp4
2.mp4
2.png
3.jpg
3.mp4
4.mp4
4.png
5.mp4
5.png
6.mp4
6.png
7.mp4
7.png
8.mp4
8.png
9.mp4
03分离与分离创伤
1.jpg
1.mp4
2.jpg
2.mp4
3.jpg
3.mp4
4.jpg
4.mp4
5.jpg
5.mp4
从众视频.mp4
04过渡性客体
1.mp4
10.mp4
11.mp4
12.mp4
13.mp4
2.mp4
3.mp4
4.mp4
6.mp4
7.mp4
8.mp4
9.mp4
05儿童心理疾病
1.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06创伤的代际传递
2032510701169fc46bc16396.mp4
2032510701169fc46bc18237.mp4
2032510701169fc46bc19388.mp4
2032520701169fc46bc250511.mp4
亲附模式分型及其主要测量方法.doc